1、黑色、醬油色水
一般溫度在2 5 ℃以上才出現。透明度小,水體中有機質含量過高,屬于極肥水并偏向老水或死水。此時,水生動物免疫力下降,生長受阻, 極易被病原微生物侵襲感染, 更容易引起泛塘。
措施:
1 ) 及時換掉 1/3的老水, 加注新水。
2 ) 全池潑灑“臭氧底安”、“分解底改”、“活菌底凈寶”;接著潑灑“EM菌”、“益水寧”、“復合芽孢桿菌制劑”調節水質,促進有機質的循環利用。
3)根據情況,少量追施無機磷肥使用“多肽生物粒肥”或“氨基酸生物肥水膏”, 使水質轉嫩、活。
2、紅棕色水
水體中以甲藻或裸藻為主, 池水濃淡分布不勻,成團成縷。水體溶氧量很低,一般亞硝酸鹽偏高。對魚類生長極為不利,容易引起泛塘。
措施:
1) 適當換水: 及時換掉三分之一的老水, 換上含有優良藻種的新水。
2)不能換水時,先用“青苔凈”在藻類集中處潑灑一遍,藻類較多時,需要配合使用“解毒凈水寶”、“解毒凈”、“水產用VC”等解毒,同時注意增氧;然后每畝用10-15斤過磷酸鈣加1斤磷酸二氫鉀化水潑灑。一般一次可見效,若還有三天以后同樣辦法再用一次。
3)根據情況,可全池潑灑“多肽生物粒肥”、“氨基酸生物肥水膏”等肥水產品,保持水體一定的肥度,培育優質的藻類( 如硅藻、綠藻等) , 達到改善水色的目的。
3、白濁水
水色過濃,透明度低的“老水”,因浮游植物量過大(>200mg/L),透明度太低(<500px),導致光合速率下降,晝夜氧差減小,pH居高不下(9以上),水色發白。這種濁白是因二氧化碳缺乏使碳酸氫鹽形成難溶的碳酸鹽粉末所致。
浮游動物( 如輪蟲、橈足類、枝角類) 過多,水中浮游植物的種類和數量都很少,可看到水中有很小的白色或紅色亮點,分布密集,使水成白色,此時花鰱有一個快速生長期。枝角類、橈足類會集群形成白色(缺氧時形成紅色)塊狀水華。
措施:
1)若為浮游動物引起,可選擇使用“混殺寧”,殺死部分浮游動物。
2)若是因老水所致,則全池潑灑“多肽生物粒肥”、“氨基酸生物肥水膏”等肥水產品,也可用“EM菌”、“高效復合芽孢桿菌制劑”發酵糞肥全池潑灑。一般肥水后,浮游植物大量繁殖,水色即可改變。
4、澄清色水
池塘倒藻及池底長滿青苔或大量滸苔,耗盡池水中的營養,使池水清瘦,有益藻類繁殖不起來,連續陰雨、重金屬離子超標、食藻原生動物過多等引起。
措施:
1)用“青苔凈”殺青苔,施用“多肽生物粒肥”、“高效生物肥水王”等肥水產品,培育優質的藻類( 如硅藻、綠藻等),保持水體一定的肥度,達到改善水色的目的。
2)連續陰雨天時, 用“氨基酸生物肥”,再施用微生物制劑,如;“EM菌”、“高效復合芽孢桿菌制劑”。
3)食藻原生動物過多時,增加施肥量或施肥次數;
4)重金屬離子超標時,先用“解毒凈水寶”或“解毒凈”絡合吸附重金屬離子,再施用肥水產品。
5、藍藻水
池水中的微囊藻( 藍藻的一種) 大量繁殖, 水色濃濁, 透明度低, 池塘下風處有大量藍綠色水華。如果不及時進行水質調控,藻類將大量死亡,產生大量藻毒素,魚蝦極易患病, 生長緩慢。
措施:
1)用“藍藻凈”等殺藻劑,將藍藻殺滅;殺藻后需要使用“解毒凈水寶”或“解毒凈”和“水產用VC”解毒,注意增氧。
2)使用“底凈寶”或“分解底改”配合“氧粒得”或“臭氧底安”,將沉淀的藍藻進行氧化分解,配合使用微生物制劑等,使水質穩定不復發。
3)據水質肥度,適當使用肥水劑, 保持水體一定的肥度, 以快速培養有益藻類。